别称&雅称 | 「太阳」相关的文雅表达
丹曦、曜灵、玄晖、南流景、赪玉盘...... | 100个少为人知的太阳别称
(相关资料图)
【太阳】
「南流景」
指太阳。
《文选·曹植〈杂诗〉》之二:“愿为南流景,驰光见我君。”
张铣注:“南流景,日也。”
「赪玉盘」
赤色的玉盘。比喻太阳。
唐·李贺《春归昌谷》:“谁揭赪玉盘,东方发红照。”
叶葱奇注:“赪玉盘,指太阳。”
「圆光蔚」
道教语。指太阳。
《云笈七签》卷八:“九天真人呼日为濯耀罗,三天真人呼日为圆光蔚。”
「大明」
指日。
《易·干》:“云行雨施,品物流行,大明终始,六位时成。”
李鼎祚集解引侯果曰:“大明,日也。”
「玄晖」
指太阳。
《文选·陆云<大将军宴会被命作诗>》:“玄晖峻朗,翠云崇霭。”
吕延济注:“玄,天;晖,日。”
「天晷」
日,太阳。
《文选·陆机<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>》:“协风傍骇,天晷仰澄。”
李善注:“言日澄清也。”
李周翰注:“晷,日也;仰澄,谓无薄蚀也。”
「飞辔」
指太阳。
《文选·陆机<演连珠>之三三》:“飞辔西顿,则离朱与蒙瞍收察。”
李善注:“飞辔、悬景,皆谓日也。日有御,故云辔也。顿犹舍也。西顿,谓已夕也。”
「利眼」
指太阳。
《文选·陆机<演连珠>之十三》:“臣闻利眼临云,不能垂照。”
吕向注:“天有日月,如人有眼,故以日为利眼也,此喻君也。”
「闿阳」
太阳。
《乐府诗集·郊庙歌辞四·唐祀圆丘乐章》:“闿阳播气,甄耀垂明。”
「扶桑」
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,拂其树杪而升,因谓为日出处。亦代指太阳。
《楚辞·九歌·东君》:“暾将出兮东方,照吾槛兮扶桑。”
王逸注:“日出,下浴于汤谷,上拂其扶桑,爰始而登,照曜四方。”
「曜灵」
太阳。
《楚辞·天问》:“角宿未旦,曜灵安藏?”
王逸注:“曜灵,日也。”
「耀灵」
指太阳。
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“淹栖迟以恣欲兮,耀灵忽其西藏。”
李贤注:“耀灵,日也。”
「干曜」
太阳。
《元史·后妃传一·顺帝后答纳失里》:“月之道循右行,明同贞于干曜。”
「九曜」
道教语。日的别称。
《云笈七签》卷八:“皇上四老真人在日中无影,呼日名为九曜。”
「外景」
指火和太阳。火和日都光照于外,故称外景。
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:“天道曰圆,地道曰方。方者主幽,圆者主明,明者吐气者也,是故火曰外景。”
「规毁」
指太阳。
唐·柳宗元《天对》:“规毁魄渊,太虚是属。”
「日」
轮廓象太阳的圆形,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。本义:太阳。
《说文》:“日,太阳之精也。从囗一,象形。”
「白日」
太阳;阳光。
《楚辞·九辩》:“白日晼晚其将入兮,明月销铄而减毁。”
「白景」
太阳。
唐·李贺《古悠悠行》:“白景归西山,碧华上迢迢。”
王琦汇解:“白景,日也。”
「素日」
犹白日。指明亮的太阳。
晋·傅玄《三光篇》:“素日抱玄乌,明月怀灵兔。”
「红日」
太阳。因其放射出红色光辉,故称。
唐·王建《宫词》:“蓬莱正殿压金鳌,红日初生碧海涛。”
「赤日」
红日;烈日。
唐·杜甫《晚晴》:“南天三旬苦雾开,赤日照耀从西来。”
「红轮」
比喻红日。
唐·李咸用《晓望》:“碧浪催人老,红轮照物忙。”
「乌焰」
红日。
唐·罗邺《冬日旅怀》:“乌焰纔沉桂魄生,霜阶拥褐暂吟行。”
「丹曦」
红日。日出或日没的阳光。
南朝梁·萧统《铜博山香炉赋》:“吐圆舒于东岳,匿丹曦于西岭。”
「丹景」
红日。
唐·李白《送梁公昌从信安王北征》:“祖席留丹景,征麾拂彩虹。”
王琦注引杨齐贤曰:“丹景,日也。”
「丹灵」
指太阳。
明·夏完淳《寒灯赋》:“丹灵已匿,素魄未升。”
「璧日」
日圆如璧,古人视为祥瑞之兆。对太阳的美称。
南朝梁·简文帝《大法颂》:“璧日扬精,景云丽色。”
「日车」
指太阳。太阳每天运行不息,故以“日车”喻之。亦指神话中太阳所乘的六龙驾的车。后亦引申为时光。
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有长者教予曰:‘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。’”
「日轮」
太阳。日形如车轮而运行不息,故名。
北周·庾信《镜赋》:“天河渐没,日轮将起。”
「日驭」
太阳。日形如轮,周行不息,故称。后亦指古代神话中为太阳驾车的神,指帝王的车驾。
隋·卢思道《从驾经大慈照寺》:“日驭非难假,云师本易凭。”
「日母」
太阳。亦指东方日出之处。
《文选·枚乘<七发>》:“流揽无穷,归神日母。”
李善注:“调流观览而穷,然后归神至日所出也。《春秋内事》云:‘日者,阳德之母。’”
「日魂」
道教语,指阳神。亦指太阳。
唐·皮日休《早春以橘子寄鲁望》:“剖似日魂初破后,弄如星髓未销前。”
「日头」
太阳。
宋·杨万里《山村》:“歇处何妨更歇些,宿头未到日头斜。”
「阳」
太阳。
《诗·小雅·湛露》:“湛湛露斯,匪阳不晞。”
「日阳」
太阳。亦作“日旸”,太阳光。
《诗·大雅·卷阿》:“梧桐生矣,于彼朝阳。”
唐·孔颖达疏:“云生于朝阳者,以其早见日阳被温仁之气。”
「阳日」
太阳。亦指阳光。
《晋书·李势载记》:“伏惟大晋,天网恢弘,泽及四海,恩过阳日。”
「九阳」
太阳。古代传说的日出处。
《后汉书·仲长统传》:“沆瀣当餐,九阳代烛。”
李贤注:“九阳,谓日也。”
「天阳」
天之阳气。指太阳。
《法苑珠林》卷七:“日为天阳,火为地阳,地阳上升,天阳下降。”
「阳精」
指太阳。
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归心》:“天为积气,地为积块,日为阳精,月为阴精。”
「阳灵」
太阳。
唐·吴筠《游仙诗》:“阳灵赫重晖,四达何皎皎。”
「阳曜」
指太阳。
唐·刘禹锡《谢门下武相公》:“回阳曜于肃杀之辰,沃天波于蹭蹬之际。”
「宝镜」
镜子的美称。喻日或月。
唐·崔护《日五色赋》:“晕藻绘于金轮,聚云霞于宝镜。”
「火镜」
亦作“火鉴”,指太阳。
《南齐书·天文志赞》:“阳精火镜,阴灵永存。”
「金轮」
喻太阳。
北齐·萧悫《和崔侍中从驾经山寺》:“云表金轮见,岩端画栱明。”
「金虎」
指太阳。
南朝梁·刘孝绰《望月有所思》:“玉羊东北上,金虎西南昃。”
「金钲」
古乐器。比喻太阳。
宋·苏辙《黄楼赋》:“金钲涌于青嶂,阴氛为之辟易。”
「赤萍」
指太阳。
《孔子家语·致思》:“吾昔之郑,过乎陈之野,闻童謡曰:‘楚王渡江得萍实,大如斗,赤如日。’”
「赤盖」
比喻太阳。
唐·李为《日赋》:“赤盖下空,埃尘蒙笼,浑浑黄黄,渐无精光。”
「赤龙」
比喻太阳。
唐·韩愈《月蚀诗效玉川子作》:“赤龙黑乌烧口热,翎鬣倒侧相搪撑。”
「赤帜」
比喻太阳或太阳的炎威。
宋·范成大《新岭》:“曈曈赤帜张,昱昱金钲上。”
「朱明」
太阳。
《楚辞·招魂》:“朱明承夜兮,时不可以淹。”
王逸注:“朱明,日也。”
「朱阳」
日,太阳。
三国魏·阮籍《大人先生传》:“左朱阳以举麾兮,右玄阴以建旗。”
「火轮」
指太阳。神话传说中形似车轮的团火,亦指燃烧着火的轮子。
唐·韩愈《桃源图》:“夜半金鸡啁哳鸣,火轮飞出客心惊。”
「丙火」
明亮的火光。亦特指太阳。
唐·谢良辅《秋雾赋》:“及夫丙火方驰,腾蛇欲飞;三辰被汩,五星霏微。”
「火精」
太阳。
汉·王充《论衡·说日》:“夫日,火之精也;月,水之精也。”
「炎精」
指太阳。
《宋书·武帝纪下》:“近炎精亢序,苗稼多伤。”
「踆乌」
古代传说有三足乌居于太阳中,后因以“踆乌”借指太阳。
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:“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。”
高诱注:“踆,犹蹲也。谓三足乌。”
「金乌」
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,因用为太阳的代称。
汉·刘桢《清虑赋》:“玉树翠叶,上栖金乌。”
「金鸦」
亦作“金鸦”。金乌,指太阳。
唐·韩愈《送惠师》:“金鸦即腾翥,六合俄清新。”
韩醇注:“金鸦,日也。”
「赤乌」
金乌,亦代指太阳。
《初学记》卷三十引三国吴·薛综《赤乌颂》:“赫赫赤乌,惟日之精。”
「赤鸦」
指太阳。
唐·聂夷中《往京寄同志》:“白兔落天西,赤鸦飞海底。”
「灵乌」
指太阳。相传太阳中有三足乌,故称。
唐·杨炯《浑天赋》:“天鸡晓唱,灵乌昼踆。”
「织乌」
借指太阳。因太阳每日东升西落,如织梭之往来,故称。乌,太阳的代称。
《全唐诗》卷八六五载《襄阳旅殡举人诗》:“流水涓涓芹努芽,织乌西飞客还家。”
「旸乌」
太阳。古代神话云日中有乌,故称太阳为“旸乌”。
唐·韩愈《讼风伯》:“旸乌之仁兮,念此下民,閟其光兮,不鬪其神。”
「阳乌」
神话传说中在太阳里的三足乌。因用以借指太阳。
《文选·左思〈蜀都赋〉》:“羲和假道于峻歧,阳乌回翼乎高标。”
李善注:“《春秋元命包》曰:‘阳成于三,故日中有三足乌,乌者,阳精。’”
「乌阳」
指太阳。亦喻昌明盛世。
《旧唐书·李密传赞》:“乌阳既升,爝火不息。狂哉李密,始乱终逆。”
「乌轮」
指日轮,太阳。旧说日中有乌,故称太阳为乌轮。
宋·苏轼《辨道歌》:“乌轮即晚蟾影斜,吾时俱覩超云霞。”
「羲和」
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太阳女神与制定时历的女神,“日母”,“日御”。代指太阳。
《后汉书·崔骃传》:“氛霓郁以横厉兮,羲和忽以潜晖。”
李贤注:“羲和,日也。”
「羲阳」
太阳的别称。
三国魏·阮籍《咏怀》之二一:“于心怀寸阴,羲阳将欲冥。”
「羲曜」
太阳的别称。
《晋书·后妃传论》:“方祇体安,俪干仪而合德;圆舒循晷,配羲曜以齐明。”
「羲驭/羲御」
太阳的代称。羲和为日驭,故名。
明·高启《广陵孙孝子爱日堂》:“只愁老景苦骎骎,羲驭西驰疾飞鞚。”
明·王世贞《沉启南春山欲雨图歌》:“已应羲御走骄日,或有雷门呼蛰龙。”
「曦车」
羲和所驾之车。指太阳。
唐·褚亮《奉和咏日午》:“曦车日亭午,浮箭未移晖。”
「羲轮」
太阳的别称。
宋·阮阅《诗话总龟》卷十二引《玉堂诗话》:“杨黎州《自遣》云:‘天上羲轮都易识,人间尧历自难逢。’”
「朱羲/朱曦」
太阳。古代称日为朱明,而羲和为日御,合而为“朱羲”。
《文选·郭璞<游仙诗>之七》:“蓐收清西陆,朱羲将由白。”
李善注:“朱羲,日也。”
「六龙」
指太阳。神话传说日神乘车,驾以六龙,羲和为御者。
汉·刘向《九叹·远游》:“贯澒蒙以东朅兮,维六龙于扶桑。”
「东君」
太阳神名。亦指太阳。
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晋巫,祠五帝、东君……先炊之属。”
司马贞索隐引《广雅》:“东君,日也。”
「皦日」
明亮的太阳。多用于誓辞。
《诗·王风·大车》:“谓予不信,有如皦日。”
孔颖达疏:“谓我之言为不信乎,我言之信有如皦然之白日。”
「飞金」
指金黄色的太阳。
明·汤显祖《宿浴日亭因出小浪望海》:“飞金出荧火,明珠落鲸鱼。”
「赤轮」
指烈日。
清·沉名荪《悯旱》:“其奈望雨雨竟絶,赤轮天半高悬悬。”
「赫熹」
指烈日。
清·赵翼《苦热》:“赫熹余威竟夜不肯散,繁星皆红月不白。”
「火伞」
比喻烈日或夏日炽热的阳光。
唐·韩愈《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》:“光华闪壁见神鬼,赫赫炎官张火伞。”
「春曦」
春日太阳升起。亦指春天的太阳。
宋·田锡《杨花赋》:“乍若吴王江国,水殿春曦,梅花已老,零落交飞。”
【初升的太阳】
「晨乌」
初升的太阳。古代神话谓日中有乌,故以乌为日之代称。
《南齐书·张融传》:“晨乌宿于东隅,落河浪其西界。”
「东曦」
指初升的太阳。曦和,神话中的太阳神,驾着六条无角龙拉的车在天空驰骋。
唐·冯翊《桂苑丛谈·崔张自称侠》:“及期不至,五鼓絶声,东曦既驾,杳无踪迹。”
“东曦既驾”:羲和已经驾起六龙拉的车载着太阳神从东方出发了,喻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。
「幽阳」
指初升的太阳。因阳光微弱,故名。
唐·陈子昂《感遇》:“微月生西海,幽阳始化升。圆光正东满,阴魄已朝凝。”
「亭曈」
旭日,初出的太阳。
唐·冯宿《初日照冰池赋》:“日生东方,冰满池塘,以涸冱之寒质,承亭曈之晓光。”
「初日」
刚升起的太阳。旭日。
南朝梁·何逊《晓发》:“早霞丽初日,清风消薄雾。”
「初暾」
犹初日。
唐·韦元旦《早朝》:“挈壶分早漏,伏槛耀初暾。”
「初阳」
朝阳,晨辉。
唐温庭筠《正见寺晓别生公》诗:“初阳到古寺,宿鸟起寒林。”
「初昕」
谓太阳刚要升起。
南朝梁·沈约《阻雪连句遥赠和》:“初昕逸翮举,日昃驽马疲。”
「朝阳」
初升的太阳。
唐·温庭筠《边笳曲》:“嘶马渡寒碛,朝阳照霜堡。”
「朝光」
指朝阳或太阳。亦指早晨的阳光。
唐·孟郊《寄张籍》:“夜镜不照物,朝光何时升。”
「朝暾」
初升的太阳。亦指早晨的阳光。
《隋书·音乐志下》:“扶木上朝暾,嵫山沉暮景。”
「朝曦」
指朝阳,早晨的太阳。亦指早晨的阳光。
唐·赵彦昭《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》:“六龙齐轸御朝曦,双鹢维舟下緑池。”
「旭日」
早晨初升的太阳。
《诗·邶风·匏有苦叶》:“雝雝鸣雁,旭日始旦。”
「朝旭」
初升的太阳。
唐·韦承庆《灵台赋》:“怒则烈火扇于衡飙,喜则春露融于朝旭。”
「初景」
朝旭。
唐·孟郊《夜集》:“初景待谁晓,新春逐君来。”
【傍晚的太阳】
「返照」
亦作“返照”,夕阳,落日。亦指夕照,傍晚的阳光。
唐·骆宾王《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》:“返照下层岑,物外狎招寻。”
「夕阳」
傍晚的太阳。
晋·庾阐《狭室赋》:“南羲炽暑,夕阳傍照。”
「夕日」
夕阳。
南朝梁·陶弘景《答谢中书书》:“夕日欲颓,沉鳞竞跃。”
「夕照」
犹夕阳。亦指傍晚的阳光。
唐·颜真卿《题杼山癸亭得暮字》:“迟回未能下,夕照明村树。”
「夕景」
指夕阳。
晋·挚虞《思游赋》:“星鸟逝而时反兮,夕景潜而且融。”
「夕暾」
落日。
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青娥》:“周章踰时,夕暾渐坠;山谷甚杂,又不可以极望。”
何守奇注:“暾音炖,日始出貌。此谓日之将落,如初出时之高下也。”
「西阳」
夕阳。
唐·李白《悲清秋赋》:“于时西阳半规,映岛欲没。”
「西光」
夕阳。
南朝梁·吴均《送柳吴兴竹亭集》:“王孙犹未归,且听西光匿。”
「西景」
夕阳。亦喻暮年。
唐·于志宁《崔敦礼碑》:“而东流难止,西景易沉。”
「斜阳」
傍晚西斜的太阳。
唐·赵嘏《东望》:“斜阳映阁山当寺,微緑含风树满川。”
「斜照」
光线从侧面照射。斜阳。
唐·李咸用《江行》:“高岫留斜照,归鸿背落霞。”
「残阳」
犹夕阳。指将落的太阳;西沉的太阳;被东西遮住的太阳。
唐·钱起《送夏侯审校书东归》:“破镜催归客,残阳见旧山。”
「落日」
指夕阳下山,在天色渐晚的日暮时分发生。亦指夕照。
南朝宋·谢灵运《庐陵王墓下作》:“晓月发云阳,落日次朱方。”
「落晖」
落日余晖,夕阳。
晋·陆机《拟东城一何高》:“三闾结飞辔,大耋嗟落晖。”
「落景」
夕阳。落日的光辉。
宋·苏舜卿《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》:“欲乘清风,跨落景,以翱翔乎其间。”
【阳光】
「阳彩」
指日光。
南朝宋·谢瞻《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》:“繁林收阳彩,密苑解华丛。”
「阳明」
阳光。
《汉书·孔光传》:“臣闻日者众阳之宗,人君之表,至尊之象。君德衰微,阴道盛强,侵蔽阳明,则日蚀应之。”
「浮阳」
日光。
《文选·张协<杂诗>》:“浮阳映翠林,回猋扇緑竹。”
吕向注:“浮阳,日光也。”
「干光」
日光。喻君王的恩泽。
南朝宋·殷淡《嘉胙乐》:“洞海周声惠,彻寓丽干光。”
「天光」
日光;天空的光辉。
唐·李白《狱中上崔相涣》:“应念覆盆下,雪泣拜天光。”
「光景」
阳光。
《楚辞·九章·惜往日》:“惭光景之诚信兮,身幽隐而备之。”
洪兴祖补注:“《说文》云:景,光也。”
「华景」
日光。
《文选·陆机<长安有狭邪行>》:“轻盖承华景,腾步蹑飞尘。”
吕延济注:“华景,日光也。”
「飞景」
指日光。
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畅玄》:“乘流光,策飞景。”
「阳景」
三国魏·曹植《情诗》:“微阴翳阳景,清风飘我衣。”
「化日」
太阳光。亦借指白昼。
《宋史·乐志》:“化日初长,时当暮春。”
「日华」
太阳的光华。
南朝齐·谢朓《和徐都曹》:“日华川上动,风光草际浮。”
「日色」
日光;日影。
唐·李白《长相思》:“日色欲尽花含烟,月明如素愁不眠。”
唐·杜荀鹤《送僧归国清寺》:“路沿山脚潮痕出,睡倚松根日色斜。”
「日景」
太阳光;日影。景,“影”的古字。
《文选·班固<西都赋>》:“上反宇以盖戴,激日景而纳光。”
李善注:“言宫殿光辉外激于日,日景下照而反纳其光也。”
「光晷」
日光。
汉·王延寿《鲁灵光殿赋》:“葱葱紫蔚,礧碨瓌玮,含光晷兮。”
「干晖」
阳光。
金·元好问《题邢公达寒梅冻雀图》:“褐衣相媚不胜情,只许干晖画得成。”
「玉晖」
指透过云层的日光。
元·马祖常《春云》:“岚翠含玉晖,景采满岩屿。”
「毁炎」
太阳的光炎。
唐·柳宗元《天对》:“毁炎莫俪,渊迫而魄。”
「行曦」
移动的日光。
南朝梁·庾肩吾《赋得山》:“行曦上杳杳,结露下溶溶。”
「骄阳」
猛烈的阳光。
唐·李白《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》:“骄阳何火赫,海水烁龙龟。”
「春晖」
春日的阳光。
《太平御览》卷九九二引晋傅咸《款冬冬赋》:“华艳春晖,既丽且姝。”
「秋晖」
秋日的阳光。
南朝宋·谢庄《宋孝武宣贵妃诔》:“踌躇冬爱,怊怅秋晖。”
「寒景」
指冬天的阳光。
《初学记》卷一引南朝梁元帝《纂要》:“日光曰景。”
《初学记》卷三引《纂要》:“景曰冬景、寒景。”
「寒照」
寒天的日光。
明·杜浚《游夹山漾》:“林壑罗秋姿,紫翠罥寒照。”
「初旭」
日出时的阳光。
唐·李商隐《行次西郊作一百韵》:“彩旗转初旭,玉座当祥烟。”
「俄景」
偏西的日光。
汉·张衡《归田赋》:“于时曜灵俄景,系以望舒。”
「落照」
落日的余辉,同“夕照”。
南朝梁·简文帝《和徐录事见内人作卧具》:“密房寒日晚,落照度窗边。”
「迟景」
指傍晚的日光。
唐·刘禹锡《观棋歌送儇师西游》:“因君临局看斗智,不觉迟景沉西墙。”
「返景」
夕照,傍晚的阳光。
唐·王维《鹿柴》:“返景入深林,复照青苔上。”
「余光」
指落日的光芒。
三国魏·阮籍《咏怀》之八:“灼灼西颓日,余光照我衣。”
「余晖」
傍晚的阳光。
《文选·王粲<从军诗>之三》:“白日半西山,桑梓有余晖。”
李善注:“余晖,言将夕也。”
「斜晖」
傍晚西斜的阳光。
南朝梁·简文帝《序愁赋》:“玩飞花之入户,看斜晖之度寮。”
「斜曛」
黄昏,傍晚。落日的馀辉。
清·周亮工《同箨庵酌第二泉竟》:“轻舟能暂泊,扶老送斜曛。”
「残照」
落日馀晖。
唐·李白《忆秦娥》:“西风残照,汉家陵阙。”
「残晖」
犹残照。
南朝梁·范云何逊《范广州宅联句》:“蒙蒙夕烟起,奄奄残晖灭。”
「夕曛」
落日的余辉。
南朝宋·谢灵运《晚出西射堂》:“晓霜枫叶丹,夕曛岚气阴。”
「夕晖」
日暮前余辉映照;夕阳的光辉。
唐·韦应物《送别河南李功曹》:“云霞未改色,山川犹夕晖。”
【日出日落之地】
「日窟」
日所居之处。
唐·顾况《独游青龙寺》:“凤城腾日窟,龙首横天堰。”
「九津」
古谓日出的地方。
《吕氏春秋·求人》:“禹东至榑木之地,日出九津、青羌之野。”
「东汜」
古代传说中的日出处。泛指东方极远之地。
晋·陆云《赠郑曼季》之二:“声播东汜,响溢南云。”
「西汜」
日入处。
《文选·谢瞻<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>诗》:“扶光迫西汜,欢余燕有穷。”
吕延济注:“扶光,日也。迫,薄也。西汜,日入处也。”
「旸谷/汤谷」
古称日出的地方,亦作“汤谷”。
《书·尧典》:“分命羲仲,宅嵎夷,曰旸谷,寅宾出日。”
孔传:“旸,明也。日出于谷而天下明,故称旸谷。”
孔颖达疏:“日所出处,名曰旸明之谷。”
「蒙汜」
指日出之地。
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:“邅回蒙汜之渚。”
高诱注:“蒙汜,日所出之地。”
古代神话中所指日入之处。
《楚辞·天问》:“出自汤谷,次于蒙汜;自明及晦,所行几里?”
王逸注:“次,舍也;汜,水涯也。言日出东方汤谷之中,暮入西极蒙水之涯也。”
「大蒙」
亦作“太蒙”。古谓日落处,指西方极远之地。
《尔雅·释地》:“西至日所入为大蒙。”
郭璞注:“即蒙汜也。”
「蒙谷」
亦作“蒙谷”。山名,古代传说日入之处。
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:“﹝日﹞至于蒙谷,是谓定昬。”
高诱注:“蒙谷,北方之山名也。”
「崦嵫」
山名,在甘肃天水县西境。传说以为日落的地方。
《楚辞·离骚》:“吾令羲和弭节兮,望崦嵫而勿迫。”
王逸注:“崦嵫,日所入山也。”
「虞渊」
亦称“虞泉”。传说为日落栖止之处。
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:“日至于虞渊,是谓黄昏。”
「隅谷」
即虞渊。古代神话传说中日没处。
《列子·汤问》:“夸父不量力,欲追日影,逐之于隅谷之际。”
张湛注:“隅谷,虞渊也,日所入。”